1. 慢阻肺的早期干预有效
2015 年慢阻肺全球防治创议(GOLD)都是针对有症状的患者进行干预,然而在中国社区有一些 I 期的患者完全没有症状。
对于这些没有临床症状但已经出现肺损伤的患者进行早期干预,2 年的噻托溴铵治疗之后患者的肺功能有了明显的改善,并且肺功能的递减率有明显减少。
这是第一次国际上对无症状的慢阻肺 I 期患者进行临床干预,并且取得了较佳的干预效果。我们希望像血压、血糖高了就治疗一样,慢阻肺的治疗战略应该前移。
2. 慢阻肺患病率增高需要警醒
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,40岁以上的人群中慢阻肺的患病率已达到14%,较2007年显著增高。影响患病率的环境的因素需要特别注意。
3. 肺栓塞领域涌现越来越多的中国证据
从沿用国外的 rt-PA 溶栓剂量100 mg 到国内证据显示减半就足够有效且减少了肺损伤等并发症发生,到临床上运用彩超等各种检查方法判断肺动脉高压的程度,中国研究者都做了不少的工作。
4. 中国建立睡眠呼吸困难的监测体系
中国睡眠呼吸困难的人群大概占到 4% 左右,已和国外比例相当,需要特别引起重视。而对于中国的国情而言,如何简化监测方法、进行动态观察是一个很重要的研究方向。
目前这部分工作不断推动,如睡眠手环、物联网的应用初步体现了一定效用。
5. 中国哮喘诊治管理经验
传统的哮喘诊断是典型症状与检查结果相结合来进行诊断。而中国从临床中发现一些不典型的哮喘类型,例如咳嗽变异性哮喘、胸闷变异性哮喘,还有隐匿性哮喘。这些哮喘类型在很多国家的研究中也得到重复的证实。
在哮喘管理方面,中国人群使用茶碱更有效,这与不同种族人群中药物清除率不同相关;而中国的证据显示吸入糖皮质激素半量即有效,这也是中国本土的经验。
慢阻肺早期干预的药物选择
在开展噻托溴铵治疗慢阻肺的研究中,遇到了很大的阻力:很多患者认为没有必要接受治疗,很多医生认为患者不必进行治疗。
噻托溴铵对于慢阻肺 II 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,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其对 I 期也有很明显的效果,这是一个初步的尝试,但也很鼓舞人。
那么其他的支气管扩张剂例如短效 β2 受体激动剂(SABA)、长效β2 受体激动剂(LABA)、抗胆碱药、磷脂酶-4 抑制剂、吸入糖皮质激素对于慢阻肺 I 期患者是否有效?未来值得开展更多的研究深入探索。
慢阻肺防治中基层医生的作用
中国慢阻肺防治的战略需要前移,即早期发现、早期诊断、早期治疗。只要专注你这个发展方向,我们应该会比其他国家更快一些。实现这一点,基层医生的作用非常关键。
基层医生需要做的工作主要有两个方面:
一是推广肺功能检查,让人们有意识地像量血压、血糖一样进行肺功能检查。如果肺功能开始下降,不管有没有症状都要开始治疗。
二是普及慢阻肺正确治疗的方法,教会患者使用支气管舒张剂(主要是β2 受体激动剂和抗胆碱药)的正确方法并要做好日常管理。
动员好基层力量,我们可以做很多工作,而且可能做得比国外更好。